受低價政策性稻谷提前開閘和稻谷最低收購價大幅下調效應不斷發酵等因素影響,預計4月份國內稻米市場將出現明顯下跌走勢,稻米市場向下的拐點也將真正確立。
2017年產中晚稻最低收購價預案結束還不到1個月,年內首次全品種政策性稻谷拍賣就在市場猜測中提前展開。由于當前市場流通糧源偏緊,首次拍賣成交總體較好,部分緩解了稻谷供應緊張之勢。因當前市場大米需求偏淡,隨著政策性稻谷不斷輪出,預計后期稻米市場將易跌難漲,向下運行概率較大。
政策性稻谷成交相對較好
上周,國家計劃銷售2013年及2014年產政策性稻谷238.6萬噸,實際成交112萬噸,成交率46.81%,成交情況遠好于前期。此次稻谷拍賣距2017年產粳稻托市收購結束僅3周時間,是近幾年來政策性中晚稻谷輪出最早的一年,較上年2014~2016年產最低收購價稻谷輪出時間提前了近兩個月,較上年2013年產最低收購價稻谷輪出時間提前了3個多月。
今年最低收購價稻谷大規模輪出時間大幅提前,主要原因是2018年稻谷最低收購價大幅下調后,政策已從托市向托底轉變,卸掉托市的沉重包袱后,政策性稻谷庫存的消化就沒有了后顧之憂,輪出的時間、拍賣的數量和價格可以更加靈活,更貼近市場,以利于加速去庫存。
稻谷拍賣底價較低。早秈稻和中晚秈稻(2013年及2014年產)拍賣底價為2000元/噸(三等),粳稻(2013年及2014年產)底價為2400元/噸(三等),與2017年相比,2014年產中晚秈稻底價下調770元/噸,粳稻底價下調670元/噸,表明2014年產稻谷與2013年產稻谷一樣,也開始進入分年份施策銷售的行列。2014年產稻谷 交易底價大幅下調,甚至低于當前部分地方儲備秈稻的出庫價,企業采購后加工利潤空間相對提升,拍賣時競價激烈。因此,2014年產稻谷的成交率最高,且普遍溢價成交,其中2014年產粳稻平均溢價幅度為136元/噸。
拍賣的稻谷質量相對較好。2014年產稻谷質量較好,部分稻谷性價比非常高。有關報告顯示,2014年我國中晚秈稻整精米率正常,中等以上處于近年來較高水平;粳稻總體質量較好,一等品比例近八成,其中吉林、黑龍江兩省一等品比例較正常年景提高25~30個百分點。由于底價相近、質量較好,因此2014年產稻谷成交遠好于2013年產稻谷。據統計,此次交易會2013年產稻谷投放52.5萬噸,實際成交11.86萬噸,成交率22.6%;2014年產稻谷投放186.1萬噸,成交99.84萬噸,成交率53.65%。
當前市場流通糧源偏緊?傮w上看,當前我國稻谷供應壓力非常大,但在政策性稻谷大規模出庫之前,粳稻因托市收購量再創歷史新高,收購進度偏快,導致市場供應偏緊;而中晚秈稻則市場化收購,市場余糧較為充足,企業采購熱情相對較低。國家糧油信息中心估計,截至3月20日,農戶新季粳稻余糧約有23%(含農戶自留糧),比上年同期減少3個百分點。
受托市收購提振,黑龍江省新季粳稻銷售進度較快,農戶余糧僅10%左右,同比減少3個百分點,市場基本已無糧可售。江蘇省以經營性收購為主,收購進度相對平緩,余糧在40%左右。農戶新季中晚秈稻余糧仍有50%左右,余糧水平大幅高于粳稻,但略低于上年同期水平。其中,鄂皖地區農戶新季中晚秈稻余糧36%,湘贛地區新季中晚秈稻余糧56%。由于粳稻 供應偏緊,因此,粳稻成交情況明顯好于秈稻。據統計,此次交易會投放粳稻近100萬噸,實際成交68.1萬噸,成交率68.1%;投放早秈稻約40萬噸,實際成交7.4萬噸,成交率18.6%;投放中晚秈稻約100萬噸,實際成交36.2萬噸,成交率36.2%。無論是絕對成交量,還是成交率,粳稻均要好于秈稻,而早秈稻則因自上年10月份以來,各年份稻谷銷售基本上每周均要投放,因此成交率在3個品種中最低。
稻米市場供應壓力逐漸加重
隨著各地儲備稻谷出庫加快和政策性稻谷提前輪出,稻米市場供應壓力不斷增大,而當前大米需求仍然較弱,此前維持高位堅挺的稻米市場近期已有松動跡象,走勢偏強的粳稻市場近期已有震蕩走弱之勢,而走勢本就較弱的中晚秈稻跌勢有所增大。
國家糧油信息中心監測顯示,3月下旬黑龍江省2017年產粳稻基本售罄,企業采購轉向陳稻,齊齊哈爾加工企業圓粒粳稻(水分16%)收購價3080元/噸,與上周相比下跌20元/噸,長粒粳米出廠價5000元/噸,下跌100元/噸;牡丹江長粒粳稻(水分14%)收購價3120元/噸,持平,長粒粳米出廠價4680元/噸,上漲20元/噸。江蘇宿遷粳稻(水分16%、出米率73%)收購價3100元/噸,雙選粳米出廠報價4300元/噸,均持平。湖北江陵米廠優質中秈稻(水分14%、出米率68%)收購價2800元/噸,優質晚秈米出廠價4360元/噸,均持平;荊州大米加工企業“豐兩優”收購價2680元/噸,下降80元/噸,“豐兩優”大米出廠價4280元/噸,下降20元/噸,2014年和2015年產輪換陳稻到廠價2440元/噸,下降60元/噸,陳米出廠價3800元/噸,下降80元/噸。上海市場黑龍江產標一圓粒粳米批發價4300元/噸,杭州市場批發價4580元/噸,天津市場批發價4810元/噸,均持平。
稻米市場空方壓力逐漸增強
二季度天氣濕熱,是一年中我國大米需求最弱的季節,往往也是稻米市場弱勢企穩的階段,一般難有大的行情。同時,由于國內稻米市場在一季度總體處于較高價位,國內外價差依舊較大,大米進口沖擊不減,加劇了國內稻米市場的供應壓力。
國家糧油信息中心監測顯示,3月23日,越南5%破碎率大米FOB價為415美元/噸,加上運費、保險、關稅及港口雜費等成本,到我國南方港口完稅價為3118元/噸。同期,國產早秈米南方銷區批發價3740元/噸,二者價差622元/噸,雖低于2017年初1000元/噸以上的價差高點,但進口利潤仍然較高,短期大米進口仍將保持較高水平。海關數據顯示,1~2月我 國累計進口稻米49.17萬噸,同比增加8.35%。
更為重要的是,國內龐大的政策性稻谷出庫已有加速之勢。目前,我國政策性稻谷加上各級儲備稻谷的總庫存已接近一年的稻米需求量。以前國家因擔負著托市重任,政策性稻谷一直通過順價銷售方式被關在籠子里,因其出庫緩慢,未對市場形成太大沖擊。隨著今年政策轉向,稻谷最低收購價大幅下調和托市向托底轉變,陳稻大規模輪出的集結號仿佛已吹響。
以往我國政策性稻谷輪出要在5月份才開始,且是底價偏高的稻谷先行拍賣,此時地方儲備稻谷拍賣高峰基本已過去,影響不大。而今年卻一反常態,政策性稻谷輪出較往年大幅提前,且底價偏低的2013年及2014年產稻谷先行拍賣,輪出量又較大,這將給儲備稻谷的輪出帶來很大壓力。
當前正是大米需求淡季,市場容量有限,而儲備稻谷的輪出計劃按要求必須完成,否則就難以完成今年的輪換計劃,影響后期新季稻谷的輪入。
因此將導致今年政策性稻谷輪出與地方儲備稻谷銷售產生較強的競爭。預計今年上半年也將是近幾年國內稻谷輪出壓力最重的一年。在源源不斷的陳稻供應壓力下,政策性稻谷成交價可能會越拍越低,成交率也會逐步下降,并影響到儲備稻谷的成交,進而不斷拉低國內陳稻市場價格。
受低價政策性稻谷提前開閘和稻谷最低收購價大幅下調效應的不斷發酵等因素影響,預計4月份國內稻米市場將會出現明顯下跌走勢,稻米市場向下的拐點也將真正確立,稻谷各品種的走勢和比價關系也將逐步回歸其基本面。